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特别策划·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 主持人语

    施王伟;

    <正>2017年6月9—13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承办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展演展评系列活动在浙江音乐学院举办。6月13日,在浙江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浙江传统音乐理论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代表,除了来自浙江省各大专艺术院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的非遗保护

    2017年04期 v.15;No.6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将古琴“请”进中小学课堂

    杜亚雄;

    古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也是该组织评出的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形成于南宋末年的浙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古琴流派,在音乐界影响很大,也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古琴"请"进中小学课堂,不仅能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使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柯达伊教学法中国化,也能推广、继承和发展浙派古琴艺术和浙江地方音乐文化。

    2017年04期 v.15;No.6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 ]
  • 《三六》是《三落》的谐音

    施王伟;

    江南丝竹《三六》的标题来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三落’谐音"说,二是"三十六板"说。这两种说法哪种对,乐界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以弹词、摊簧音乐为基础,亦可提出"‘三落’谐音"说,但与"原名《梅花三弄》,因乐曲第三段标题为‘三叠落梅’,故又称《三落》"说法不尽相同。大致是:"三六"中的"三"表示多数和多次,"六"是江南吴语"落"的谐音。落字为"落板",落板是"落调"的衍变。《三六》结构,分"起(腔)、平(板)、落(板)"三部分,其中"落板"多记为四三拍子,强弱关系呈"强、弱、强"形态。8-9小节,其中7-8小节落mi音,煞尾在角音,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江南丝竹乐曲。

    2017年04期 v.15;No.6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新昌十番的生态现状与保护研究

    石菊林;

    新昌十番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浙江新昌县的传统民间音乐品种,与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相伴而生,反映了当地鲜活的民俗形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项目。但在现代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与其他传统民间乐种一样,新昌十番存在着后继乏人、被边缘化甚至失传的危机。

    2017年04期 v.15;No.60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传统畲歌字词结构样式及衬词阐析

    洪艳;

    对传统畲歌的典型与非典型字词结构进行例证分析,尤其是关注度不高或尚未收集到的不规则字词结构(非典型);将传统畲歌的衬词的存在样式、衬词在畲歌中的音乐地位及民间观念上进行田野例证式的分析。以期从比较详实的田野材料中将畲歌字词结构的基本规律和样式形态及在音乐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观瞻。

    2017年04期 v.15;No.60 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录:传统曲艺

  • 温州鼓词

    林莉君;

    <正>温州鼓词,浙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用温州方言演唱,俗称"唱词";又因过去大多为盲人所演唱,又称"瞽词""盲词";流行于温州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以及毗邻的瑞安、平阳、永嘉、乐清、苍南等使用温州地方方言的县市。关于温州鼓词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般认为早在明代由横阳(今温州平阳)的里巷之曲与词曲发展而成,

    2017年04期 v.15;No.6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特别策划·纪念罗丹逝世一百周年

  • 编辑寄语

    周立波;

    <正>2017年,必定是要被雕塑艺术铭记的一年。一百年前,欧洲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雕塑家长眠于法国巴黎的侔峒。1840年,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一个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进入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后来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却被拒之门外。1875年,前往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此确

    2017年04期 v.15;No.60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论罗丹艺术对自然本真的理解与诠释

    陈浩波;

    奥古斯特·罗丹在其与葛赛尔的对话录中,详细阐述了艺术中的自然的真实与人类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罗丹作品结构的分析以及将其与时代观念变迁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一种内化于作品形式中的对"自然本真"的现代性理解。这一观念的形成既源于艺术家对古典主义美学精髓的深刻领悟,又来自其对新的时代精神的敏锐洞察。罗丹通过遗痕这一"偶然性"因素的运用,表达出一种以人的直觉为最终的衡量标准来判定作品意义的现代美学观念。将这一因素与摄影艺术进行比较并借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术语能够给以适当的描述。

    2017年04期 v.15;No.60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从罗丹到布朗库西——关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现代化角色转变

    马玉婷;

    当我们讨论雕塑的现代性问题时,材料在作品中的作用,无疑是判断一件雕塑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指针之一。罗丹善于运用粘土,亲手捏制,整个过程中,作品触感的强度完全由雕塑家本人控制,塑造过程中形成了作品表面的确实感,也就是粘土作为媒介可感知的物质性,粘土不再单纯作为造型的工具,而是作为一种真实的材料,正式登上造型艺术的舞台。粘土作为原材料将作品结构独立于传统的雕塑人像,成为人像的雕塑,而不只是雕塑的人像,这是罗丹对于现代雕塑最本质的贡献。彻底终结了自米开朗基罗以来,雕塑家的个人视角与媒材之间无法进行本质上沟通的矛盾。使制作的过程重新回到雕塑家手中,将雕塑从19世纪"僵化、虚假、舒适"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带入现代雕塑的新阶段。布朗库西洞见到罗丹雕塑的核心即在于形式与材料的关系,他比罗丹更进一步地直接面对材料,用思考的双手去发现材料的思想,明确形式由材料来决定的创作思想,赋予雕塑完整、独立的"物"的本质,对之后现当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7年04期 v.15;No.60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 ]

戏剧与影视

  • 《全明传奇》及其续编的编刊和影响

    杨惠玲;

    《全明传奇》和《全明传奇续编》是两部大型戏曲丛书,由台湾天一出版社分别于1983年、1996年出版。这两套丛书以《古本戏曲丛刊》为基础,又增补了26个本子,共刊行336个本子,313种新旧传奇。其影响在地域上以台湾为主,波及大陆和香港;在学科上以戏曲为主,幅射到文学、语言、文字、传播、宗教等领域。在戏曲领域,对明代传奇作家与作品、创作实践、舞台艺术、戏曲理论、戏曲文化、戏曲音律和声腔剧种等方面的研究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7年04期 v.15;No.60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以考据入《西厢》——论清初名儒毛奇龄《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的价值和贡献

    张晓兰;

    毛奇龄的《毛西河论定西厢记》致力于考证《西厢记》原本的本来面貌,他将考据学引入《西厢记》的校订之中,对《西厢记》的作者、体制、曲文、术语及宫调的组织、韵律的归属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校订、注释与考据。《毛西河论定西厢记》不是如其他注本如李贽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汤显祖的《重校原本全像注释西厢记》以富有思想性而著称,也非如金圣叹评点本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评析《西厢记》,亦非如朱素臣校订本从舞台艺术的需要而对《西厢记》作适当改动,而是纯从学术考据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他的考证不但对《西厢记》的研究大有裨益,而且开辟了清代戏曲考据学的先河。

    2017年04期 v.15;No.60 57-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论晚清刘清韵女性戏曲创作中的时代色彩

    裴雪莱;

    刘清韵的人生经历和戏剧创作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她的戏剧作品数量达到明清女性戏曲家总集半数,质量也颇得时贤赞誉,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哲思与感受。刘清韵不仅带有李清照、叶小纨等古典传统才女的影子,而且呈现出辛亥革命前后近代知识女性的思想新变。刘氏剧本在取材、意识和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已具备明显的近代女性特征。

    2017年04期 v.15;No.6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乾隆朝江南文人迎銮戏民俗文化探析

    王之;刘奇玉;

    乾隆年间,江南官府、富商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聘请江南文人创作迎銮戏。这些剧作以颂圣、祝寿、歌咏太平为目的,利用仙佛献瑞颂祝,反映民俗信仰;利用市井风情,展现淳朴民风;利用地方风物传说,突出地域特色,有着很浓的民俗特色。

    2017年04期 v.15;No.6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文化资本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周才庶;

    自2002年始,中国电影全面进入产业化的发展时期,电影产量和票房快速增长。文化资本是一种象征性力量,以三种方式潜在地塑造着电影产业的面貌。首先,导演等行为者是文化资本的"性情"主体;其次,作为文化产品的影片是文化资本的承载客体;再次,评奖机制、教育体制、受众反应构成一种体制化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通过行为者、文化产品与外部机制得以生成与分配。文化资本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应该关注文化资本的作用,以促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7年04期 v.15;No.60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战狼2》: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重构

    程德香;

    在商业化、明星化、娱乐化的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因囿于传统而渐退电影市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需要进行类型化重构来获得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战狼2》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影片有效地摆脱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说教式的传达,通过对叙事时空的突破真实地展现商业化的景象奇观,完成了类型片的现代性转化。英雄人物从神性回归到人性,与团队合作得到有效的平衡,能够让观众对爱国情怀、社会、文化、类型片产生心理认同。

    2017年04期 v.15;No.60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音乐与舞蹈

  • 新常态环境下音乐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策略

    李晶;

    在新常态经济运行环境下,我国文化产业也必然进入结构调整的深水区。以音乐产业为例,结构调整要以供给侧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加强音乐产业中的"动力内核"——音乐原创力。为此,音乐产业要以供给侧为基本方针,以音乐原创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动力,以市场细分、有效供给为基础,以版权机构制度转型为基本保障,以大数据分析为基本依据,结合Livehouse多点多类型铺设的实体形式,力争做到以平台产业激发内容产业,促进音乐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04期 v.15;No.60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琴曲《良宵引》作者考辨

    石玉;

    《良宵引》一曲自明代出现以后,因其精妙绝伦,便于入门,深为操缦者所喜,传谱者遂托名于古人,欲增其价值以广其传。因文献中有贺若弼曾创作宫声十小调的记载,于是他便成了《良宵引》"作者"的上佳人选。但这条记载实际上是应归于贺若夷的,辗转至误,便出现了"贺若弼创作《良宵引》"的说法。

    2017年04期 v.15;No.60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炎黄风情》主题结构研究

    朱培宾;

    主题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鲍元恺先生在其交响音乐系列"中国风"之首篇《炎黄风情》中,以31首中国民歌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主题体裁之多样、调式之丰富、结构之精致,都是空前的,不啻是一次在交响乐队带领下的对中国民歌的巡礼。

    2017年04期 v.15;No.60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国际标准交谊舞的“标准化”发展研究

    蒋佳峰;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审视分析国标舞的国际标准的奠基、成长演变和繁荣的逻辑,可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国标舞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国标舞的发展从英式标准建立时随意的、无拘束的国标舞雏形不断发展为奥运目标下严谨的规范的国标舞实践;标准化进程中国际标准和国际舞蹈组织发展迅速,并从中分化出了体育舞蹈和国标舞艺术表演舞;标准化目的就是统一教学和竞赛;国标舞的未来在于重视国标舞的舞蹈属性,使其向"舞蹈"复归。

    2017年04期 v.15;No.60 106-11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美术与设计

  • 立场与方法:中国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纲论

    李杰;弓淼;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现有考古学和美术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考古美术遗存的艺术特征、价值标准等定性问题。中国美术考古学的成立,不但要形成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研究体系,同时也必须找到一条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连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系统、准确地诠释考古标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性。

    2017年04期 v.15;No.60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我国古代早期工艺思想的萌蘖、发展与分化

    李传文;

    我国古代早期的工艺思想历经萌蘖、发展与分化的不同历史时期。萌蘖显示的是古代早期工艺思想的最初理论形态;发展展现出早期工艺思想形态的新变化;分化则意味着早期工艺思想的成熟,它是思想形态成熟后发生变革的显著标志之一。古代早期的工艺思想散见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著述之中,这成为我们了解不同时期工艺思想的有益参考。古代早期的工艺思想反哺于各代工艺发展,而对各代的工艺造物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整个古代设计史中赓续连绵,并成为主导古代设计史发展与变革的核心力量。

    2017年04期 v.15;No.60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艺术学理论

  • 《庄子》“真画者”何以可能?——“解衣槃礴”析论

    王陶峰;

    先秦时期实用与审美未分,艺术更切合技术,画家从属于工匠。器物制造经验是人类最为普遍的原初经验,技术的法度和规则是形成艺术自由和画家审美心灵的基础。《庄子》中的工匠以技进道,以器物制作过程隐喻艺术创作规律,在审美直觉中实现主体的自觉。"真画者"是技艺、生命意义、形而上的三位一体。真画者的技术维度是在中西文化早期具有普遍性的艺术经验,对反思当下艺术仍具有借鉴意义。

    2017年04期 v.15;No.60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非遗研究

  • 非遗视野下板龙舞的现状与传承——以河上龙灯胜会为例

    李丰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龙灯胜会精髓的板龙舞,并未因此而备受瞩目。河上板龙舞源远流长,从制作到呈现都形成独特风格,并随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变革,但其保护与传承仍面临存续状况不容乐观、传承发展空间局限等问题。只有采取"多渠道地保存、多层面地发展"的策略,才是最有利也是最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发展之路。

    2017年04期 v.15;No.60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艺术札记

  • 热爱画画的人有福了

    陈丹青;

    <正>德明先生近期放肆画画,发给我看,使我惊讶。说来或许他不肯相信:如我这般的职业画手,蛮怕看到别种行当的绘画爱好者——准确地说,应该是发烧友——忽然猛画。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发烧。换成文雅的句子,就是:他实在热爱画画。热爱而至于画画之心,夺不走,教不会,无可奈何。太多职业画家暗中流失的,便是这点情热,换成夸张的词,便是疯狂。可是所有这样的角色(眼前是德明先生)都会在拿出作品的一刻,谦抑而自卑,仿佛做了错

    2017年04期 v.15;No.60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画中之画or画外之画?——陈丹青新作之初印象

    张德明;

    <正>陈丹青先生近年的新作——包括这几天在外滩三号沪申画廊展出的——令人困惑。它们彷佛,不,肯定是对现实的忠实描摹——宋元名家碑帖,或欧美大师画册,等等。但又明显溢出了现实,在指涉某个超现实的存在。它们仿佛,不,肯定是呈现了一个逼真的三维空间,逼真得令人产生幻觉,忍不住要伸出手去触摸一下——它们真是画出来的,还是妥妥地贴在墙上的?但迅即又打破了这个幻觉——啊,原来是画出来的书、册!换个更学术化的说法,它们既建构

    2017年04期 v.15;No.60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