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特别策划·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

  • 我是怎样演旦角的

    姚水娟;

    <正>我国戏曲的特点是通过"唱、做、唸、打"四种手段来表现多种多样的内容的,每种表现手段都是经过多少年来无数艺人的苦心钻研与表演经验积累的结果,各自都有它丰富的内容。而我们越剧虽亦包含这种特点,但由于受本剧种条件的限制(如女演男,发展时间短等),表现题材较局限于某些内容,如儿女情长,家庭琐事等。故而在表现手段上就重"唱、做、唸",而不重"打"。越剧过去是被称为"绍兴文戏"的,我自

    2017年01期 v.15;No.5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论姚水娟对中国越剧的贡献——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

    蒋中崎;

    姚水娟是中国越剧发展繁荣时期重要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她对中国越剧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且主要体现在她是越剧演员、越剧改革者和越剧教师三个角色的依次转换中。姚水娟对中国越剧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在她从1932至1942年的11年期间,成为越剧演员和越剧改革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姚水娟不仅是中国女子越剧重要的践行者与开拓者,更是中国越剧改革的先行者与代表人之一。

    2017年01期 v.15;No.57 10-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解读姚水娟的越剧表演与革新

    王新新;

    从草台班子到现代舞台,从一个乡村小丫头到一代名伶,数年间,一次华丽的转身。上海、越剧、水娟之间的那段姻缘,究竟谁成就了谁?她为越剧做了什么,又因越剧获得了什么?幸者谁?所幸为何?特定时期的上海演艺市场,女子越剧、姚水娟,能长盛不衰,或有诸多原因,但她突出的表演艺术与思考,她的革新意识及承前启后之功,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她对越剧的热爱及对艺术的守护精神,超越了一个时代的意义,足以垂范后人。

    2017年01期 v.15;No.57 24-2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姚水娟生平纪年

    周立波;

    2016年适逢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诞生100周年,逝世40周年。她从15岁加入越新舞台学戏开始,便开始了她从事越剧工作、探索越剧变革的人生之旅。尤其是她于1938年随班进入上海之后,直到1946年因结婚退出舞台,在这八年多时间里,度过了她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所表演的剧目、所塑造的角色,给每一位热爱她的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2017年01期 v.15;No.57 30-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浙江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传统音乐

  • 楼塔细十番

    <正>楼塔细十番,是传统音乐类型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在萧山区楼塔古镇。据老乐人所述,十番有"细十番"和"粗十番",亦称"文十番"和"武十番",是以不同的乐器组合加以区分。以管弦为主的称细十番,以打击为主的称粗十番,楼塔传承延续的主要是细十番。据传,楼塔细十番由明代医学家、楼塔的"神仙太医"楼英由宫中带回家乡,他与本乡擅音律、会乐器的文人贤士共同演习丝竹管弦之法,传习细十番的各种古典套曲,如此以曲会友、自娱自乐。在其传承历程当中,清光绪

    2017年01期 v.15;No.5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戏剧与影视

  • 创新主题,辟新领域——谈《荆钗记》在南戏史上的地位

    徐宏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变化,南戏的中心主题与斗争手段也势必随之发生变化。《荆钗记》正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它一反负心戏的传统主题,塑造一位忠于爱情的"义夫型"形象,给当时的戏曲舞台带来质的变化。《荆钗记》无论题材或主题,均作了与时俱进的大胆改革,以全新的面孔,即"义夫"与"节妇"的生死之恋再现于舞台,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青睐。从此扭转了以"负心戏"为主的局面,开纯净"爱情剧"之先河,为"十部传奇九相思"明清传奇鸣锣开道。

    2017年01期 v.15;No.57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明代戏曲家高濂的生卒问题新考

    朱璟;

    明代著名戏曲家高濂,在历史上留下的生平信息极少,其行实情状,尤其是众说纷纭的生卒时间,一直是后人研究高濂的难题。有研究者曾根据高濂著作中一段以自述语气所记的年龄情况为论据,断其生年为明嘉靖六年(1527)或以前,此说法后来基本成为有关高濂生卒问题的共识。但台湾研究者曾莉莉发现,此论据所依之文本,极有可能是高濂引述他书而来。之后,依据高濂作品中的相关信息,她认为高濂应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前后。但曾氏的推论存在不合情理之处颇多。对此,笔者结合已知的高濂生平信息,将高濂生年定于嘉靖十一年(1532)或之前;卒年依前考,当为万历三十一年(1603)之后,且可能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

    2017年01期 v.15;No.57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 ]
  • 关汉卿杂剧词汇研究概述

    王中强;

    关汉卿杂剧用语雅俗兼备,词汇量丰富,不少学者已做过词语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文献校注类、辞书训释类、专著论文类三种。这些研究成果丰硕,但系统、全面对关汉卿杂剧词语进行研究的工作尚未开始,且前人研究中尚有不足之处,我们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展开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关汉卿杂剧词汇。

    2017年01期 v.15;No.57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莆仙戏《魂断鳌头》的悲剧观探究

    温彩云;

    与西方戏剧理论及创作相比,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创作并不丰富,悲剧观念与西方也有差别。五四时期之后,西方悲剧理论传入中国,对中国戏剧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融入中国现代悲剧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在悲剧的起源论、悲剧冲突论和悲剧人物性格论等方面有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特点。从上述三方面来探究莆仙戏《魂断鳌头》,发现其外在形式上沿袭了地方戏的传统样式,内在悲剧观更具现代戏剧悲剧观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观念的限制,现代悲剧观中又残留了部分传统戏剧的观念,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二者之间的交织矛盾的状态。可以说,《魂断鳌头》中所体现的这种现代悲剧观为主体,其间又杂糅了传统悲剧观的特点也是新编传统地方剧种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生存困境和编剧悲剧意识生长土壤的一个微妙体现。

    2017年01期 v.15;No.57 56-5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永远年轻的本土“批判性”——论香港新浪潮影评之新

    付晓;

    1978至1984年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不仅包括电影创作,还包括相应的影评写作。在"二战"后的香港影评史上,相较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人影评和60年代的青年影评,"新浪潮影评"之"新"在于以"批判性"的批评策略推动本土电影创作的多元化,即便在当前,它的"批判性"依然愤怒而年轻。

    2017年01期 v.15;No.5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新媒体语境下电影批评新现象——以导演“反批评”及“弹幕影评”为例

    高凯;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飞速激增,观影人数迅速提高。此情境下,各种对电影票房及产业的研究层出不穷,而中国电影批评也不乏新的热点现象出现。试从新媒体语境下的影评人的"批评"与导演的"反批评"和"弹幕影评"的现象展开研究和思考,可探寻中国电影批评事业的建设性意见。

    2017年01期 v.15;No.5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音乐与舞蹈

  • 宁波小调的音乐特征及其艺术价值

    高攀;徐志斌;

    宁波小调是宁波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特征全面,内容丰富。题材以思情歌、诉苦歌、生活歌、仪式歌为主,体裁以单段体最为普遍,调式主要以五声调式为主要特色,旋律线条可以分为连贯流畅型和短促轻快型,多采用上下邻音级进、迂回的旋律手法,演唱形式更是多样。宁波小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

    2017年01期 v.15;No.57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维吾尔木卡姆研究能否代替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研究

    王建朝;

    学界有些学者片面夸大维吾尔木卡姆研究能够代替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研究,此偏颇之见严重影响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整体研究的进展。通过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之乐种分类及其诸多音乐种类之表演场合、伴奏乐器、文化功能、唱词、音乐形态等诸多层面与维吾尔木卡姆的比较分析能够证明该论题为伪命题。

    2017年01期 v.15;No.5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指尖上的吟唱:手语歌曲的文化源流与艺术特征

    张帆;

    手语歌曲不是对书面语歌词的简单翻唱,而是创作者诗意地观察、感知世界,将手语歌词与音乐结合创作出来集中反映聋人生活、并用手语演绎的视觉性歌唱作品。从历史发展看,手语与歌舞同源共存,聋教育手语教学地位的确立促进了手语歌曲的发展。与有声歌曲相比,手语歌曲呈现出如下艺术特征:聋人的自我经历、情感体验与双语感受是聋人手语歌曲的主题;嘻哈与抒情是手语歌曲的主要体裁;在视觉性演唱过程中,聋人歌手集中体现出省略、对称与变形等表演特征。主题多元、描写对象倾向关注自我、情感体验更趋丰富以及曲调演唱的多样化将成为国内手语歌曲的发展方向;确立手语歌曲的分析体系、加强学科间的双向交流、注重成果反哺效应将推动手语歌曲研究纵深发展。

    2017年01期 v.15;No.57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 ]
  • 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超越“零点项目”和“多元智能”

    平心;郑兰;

    根据新木桶理论,可窥见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舞蹈美育的特殊微妙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量度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理论,其中包括舞蹈美育短板理论和美育舞蹈宽带理论。把新木桶理论看作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正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短板和缺板。对此,本文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来说,舞蹈美育和美育舞蹈就是素质教育,对于舞蹈专业教育来说,其他学科及人文素养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就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发展观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应包括情感和人格的发展,舞蹈教育与美育的本质并不是智育,也不能代替智育,舞蹈教育与美育的本质乃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2017年01期 v.15;No.57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 ]
  • 中国古典舞蹈“身体文化”的建构与解构

    张大策;

    创新、打破常规的肢体语言形式,是舞蹈编导们不断追求的一个话题。他们不拘泥于以往特定舞种形式的编舞方式,也不再刻意地找寻情感与动作之间的联系,而是寻找多种身体能动的可能性,来呈现编舞者想要达到的身体语言形式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编舞者们却忽略了形式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民族特有文化性,甚至是舞种特有的审美规则。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现代舞蹈的肢体语言已经有意识地植入我们本土的身体语言文化。虽然,西方古典芭蕾身体语言遭受了现代舞蹈美学的强烈冲击,但是研究者认为,这属于身体语言文化的"自变异"形态,它们具有一脉相承性,而且它们还都非常完整地保留着其艺术上的审美特征。但是,当现代舞蹈肢体语言逐渐给我们本土艺术家不断带来侵袭时,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研究者称它为"他变异",因为中国古典舞与西方现代舞之间,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文化根源上,完全是毫不相干的。因此二者无节制地结合,并不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身体语言文化的殖民,如果不加节制,或者滥用它,在精神上会给一个民族带来巨大的灾害。

    2017年01期 v.15;No.57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 ]

美术与设计

  • 文人画的色彩观念及其流变历程

    安博;尹沧海;

    中国绘画除了以笔墨指称之外,还常常用丹青作为代称。以悠久的艺术史上留存的作品来看,中国绘画不缺乏对于色彩的具体运用,还积极发掘色彩之于绘画表现的重要价值。中国绘画在悠久历史中除了形成了水墨画的主潮之外,还有着比较悠久的运用色彩的传统。但在绘画史上不同的时期,对于色彩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文人画为主潮的中国绘画进程中,文人画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运用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如何来看待中国画的色彩,需要将这个问题放置在历史维度中进行综合考察。

    2017年01期 v.15;No.57 113-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唐朝时期越窑青瓷的造型图案研究

    刘淑娟;

    浙江作为青瓷的发源地,一直繁荣了一千八百年,它的主要窑厂是越州所管辖的余姚、上虞境内。唐朝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质细腻,釉质均匀,手感浑厚滋润。享有"南青北白"的美誉,青瓷虽以它的"千峰脆色"的釉色为美,但器物的装饰也很有特色。装饰图案新颖多样,造型制作精美,远远超越前代。一直都位居中国瓷业的主流,在静穆端庄与优雅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韵味。

    2017年01期 v.15;No.5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文化触变视角下中国晚清本土市井图像的“自我”映象——以《点石斋画报》为例

    胡庚申;

    19世纪中后期,我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拉进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原有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级秩序失去了原有的重心。民众不断地从西到东来寻找新的文化参照系。而《点石斋画报》正是一个不同类型的文化相互激荡下产生的参照系,大众以《点石斋画报》为参照,逐渐找到了"自我认同"新的平衡。

    2017年01期 v.15;No.57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非遗研究

  • 浙江摊簧传承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邬玮砾;

    浙江省作为戏曲、曲艺大省,现存的摊簧种类有余姚摊簧、宁波摊簧、绍兴摊簧、湖州摊簧、杭州摊簧、兰溪摊簧、衢州摊簧等,它们在共同经历了曲艺向戏曲流变的历史后,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对多个摊簧品种,浙江各地的文化部门、剧团等保护单位和各级传承人采取了不同的传承保护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表演载体、传承机制、编创观念、资料档案的缺失等,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2017年01期 v.15;No.57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清末民国婺剧大事记——一位婺剧名家眼中的那个时代

    徐锡贵;蒋羽乾;唐全明;

    <正>按语:徐锡贵(1904-1977),婺剧老生名家,曾先后任金华专区婺剧实验团、建德婺剧团长。徐锡贵先生父母亲都是戏班主,家中条件优裕,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偶为胡新春徽班救场时,因唱腔出色,一炮而红。他嗓音高亮圆润,以唱功见长,在唱腔、吐字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婺剧界影响深远,擅演剧目有《伯牙抚琴》《宫门挂带》《六郎御状》等。

    2017年01期 v.15;No.57 13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化

    林慧;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化下,随着世界文化的日益交流与融合,推进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化,正在成为当代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全球化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国际化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传统节日的国际化一方面是让传统节日走出去,另一方面是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吸引更多国际的目光。通过国际化的交流,不仅使传统节日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正是中国文化融入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体现。

    2017年01期 v.15;No.57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征稿启事

    <正>1.《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是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艺术类学术季刊。本刊以科学、求实、创新的态度办刊,促进艺术科研发展,展示艺术教育成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开设特别策划、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设计、艺术教育、非遗研究等栏目,并紧扣艺术前沿问题辟有动态性的专栏。2.本刊尊重作者观点,文责自

    2017年01期 v.15;No.57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乐乐绘画作品选

    徐乐乐;

    <正>~~

    2017年01期 v.15;No.57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革新绘画作品选

    段革新;

    <正>~~

    2017年01期 v.15;No.57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